BNP AM

洞悉萬變 可持續投資

Demain a la une | 文章 - 1 Min

實現淨零排放目標,必須全面檢修建築環境

建築物佔全球能源相關二氧化碳排放量超過三分之一。Nicolas Toupin解釋,專注減低營運及隱含碳排放量,有望在未來十年為投資者帶來可觀的機會。

以生命週期而言,建築物佔全球能源相關碳排放量37%。

主要源於:

  • 供熱及發電 — 佔全球排放量18%
  • 生產建材 — 10%
  • 在建築物使用化石燃料 — 9%

若不採取適時和進取的行動,這些影響將於未來數十年進一步擴大。到了本世紀中期,預料全球68%人口將居住於城市,而城市建築物佔碳排放量50%至70%。

城市化趨勢,加上人口增長,預期到了2060年,全球建築物的樓面面積將增加一倍 — 其中超過半數增長來自未來20年。非洲、亞洲及亞太地區的新興市場將主導相關需求。

根據國際能源組織,建築業到了2050年實現全球淨零排放目標的進度落後。國際能源組織警告,到了2030年,所有新建築物及20%現有建築物必須「零碳就緒」,而在2020年至2030年期間,建築業的碳排放量需每年減少6%。

現時,少於1%的現有建築物符合零碳標準。

圖1:樓宇建築業佔全球最終能源使用及二氧化碳排放量(2020年)

資料來源:源自國際能源組織(2021年)及全球建築建設聯盟

能源效益和減碳取得若干進展,但主要被建築物能源需求上升所抵銷,尤其是冷卻設備、電器及連接裝置。

雖然實施建築物能源效益守則及執行更嚴格的能源效率標準,有助能源消耗與樓面面積增長脫鈎,但在未來十年,每年削減能源強度的步伐需加快五倍,才能使建築業與全球氣候目標一致。

到了2030年,每平方米能源消耗必須較2020年的水平低45%。

隱含碳排放

在2020年至2050年期間,預料新建築物的約半數碳排放量源自隱含來源,即建材和建築,其餘半數源自建築物運作。因此,價值鏈減碳必須由所有持份者聯手行動:決策官員、發展商、設計師、建築商、業主、居住者以至投資者。

隱含碳排放包括源自建築、翻修、拆除及拆卸的所有碳排放。有別於營運碳排放(透過升級或轉換至可再生能源來源,可隨著時間減少),隱含碳排放實際上在建築物設計及開始施工時已被鎖定。

減少隱含碳排放必須以重用、減少和封存的原則,反思整個建築流程,包括使用循環再用或低碳物料作為建築結構元素,以及使用碳封存物料。

這可能意味棄用混凝土和鋼鐵,轉而使用交叉層壓木材或可吸收二氧化碳的新混凝土拌合物等材料。

此外,建築業全面減碳必須加倍著重翻新工程。

在歐盟,將於2050年繼續使用的建築物中,多達80%現已存在。與此同時,目前區內約97%建築物的能源效益並未符合未來的減碳目標。為符合《巴黎協定》的目標,歐盟的建築物翻修步伐必須每年加快1-1.5%至2-5%。

營運碳排放

追蹤建築物系統的碳足跡(即燈光、供熱、空調或資訊科技伺服器)提供「速贏」方案,因其減排潛力龐大並帶來共同利益,包括使租戶更感舒適。

這些減排可透過以下兩個主要途徑實現:

  • 投資於低碳技術
  • 研發數碼裝置

我們認為熱泵、輸配可再生能源及能源儲存等可投資的減碳技術應一併運用,而非視之為個別項目,以加大減排幅度。

數碼服務提供多項優勢,並有助監察能源消耗,增加與租戶的互動合作,以及優化建築物管理。

歐盟支持建築業減碳

為支持歐盟到了2030年減少溫室氣體排放55%的目標,歐洲委員會在2020年公佈推動翻修浪潮,致力使未來十年的住宅及非住宅建築物的年度翻修比率增加一倍。委員會希望歐盟建築物的碳排放減少60%,同時最終能源消耗和供熱及冷卻相關能源使用量分別減少14%及18%。

此外,委員會亦強調建築物翻修在減少能源貧窮方面擔當的角色,而能源貧窮令數以百萬歐洲人口受到影響。

翻修策略聚焦於能源效益最差的建築物,旨在提高深層翻修比率(定義為最少削減60%能源消耗的翻新工程)。現時,該策略每年只適用於0.2%歐盟現有的建築物。

建築業減碳是歐盟REPowerEU策略的主要支柱之一。

為減低歐盟對俄羅斯能源進口的依賴,歐洲委員會建議把《能源效益指令》的2030年目標由9%提高至13%。委員會亦擬於未來五年安裝1,000萬個熱泵,旨在加快安裝熱泵的步伐。

此外,委員會亦計劃頒令,所有新落成的非住宅和住宅建築物必須分別於2027年和2029年在屋頂安裝太陽能電池板。

這對投資者有何啟示?

我們相信邁向零碳建築是未來十年最龐大的投資機會之一,而這亦為可持續發展和人類健康帶來眾多共同利益。

如前文所述,減少建築環境的碳排放是淨零轉型的一個關鍵元素。建築和房地產投資者應考慮為新零碳建築物提供支持,抑或改善現有建築物的能源效益。

碳排放足跡、能源使用及物料的隱含碳排放量數據將有助投資者作出決定。

隨著各國政策及社會各界向前邁進,加上居住者亦物色具能源效益和有助改善氣候的建築物,忽視這些訊號意味可能構成監管和信譽風險,而且承受潛在擱淺資產所帶來的影響。

如欲了解我們對投資上市房地產的觀點,請收聽焦點對談 — 具吸引力的防守性投資:房地產債券(bnpparibas-am.com)

免責聲明

文章可能包含專業術語,並不適合非專業投資經驗使用。 本資料中的觀點和意見乃是作者於文章出版日期發表,以公開資料為基礎,並可予更改而毋須通知。個別投資組合管理團隊可能持有不同的觀點,並可能為不同客戶作出不同的投資決策。本資料並不構成投資建議。 投資價值及其收益可升亦可跌,投資者可能無法取回最初的投資金額。過往表現並非未來回報的保證。 投資於新興市場、專門或受限制行業,波幅可能高於平均水平,因為這類投資的集中程度較高,亦因可提供的資訊較少而帶來較高不確定性,而且流動性較低,或對市況(社會、政治及經濟狀況)變動的敏感度較高。 相比國際大部份已發展市場,若干新興市場提供的保障較少。因此,代表投資於新興市場的基金提供投資組合交易、平倉及保本服務或附帶較大風險。

相關觀點

EU Climate Target Plan - A stepping-stone to climate neutrality
Corona hasn't changed the climate crisis
To access insights from out teams worldwide visit:
BNP AM
立即探索 VIEWPO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