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策略團隊的Edward Lees和Ulrik Fugmann認為,近日在格拉斯哥舉行的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令社會關注更廣泛的環境議題,並使大眾更加意識到進行積極轉變的需要,匯聚更大的變革動力。他們在本文闡述所識別的前景亮麗行業,並簡介他們採用的可持續投資策略。
歡迎收聽Edward Lees和Ulrik Fugmann的podcast及細閱以下文章,以了解第26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COP26)達成的進展和令人失望之處,以及其對投資者的啟示:
儘管在COP26大會後,目前已有137個國家承諾致力實現淨零排放,有141個國家承諾逆轉森林砍伐,但整體而言,即使計及各國就逐步減少煤炭使用和普遍限制化石燃料使用所公佈的措施,所有承諾的總效益仍未達到控制全球暖化的目標。
從會議成果引申到我們的領域範疇,我們樂見投資者更加關注自然資本,這將可徹底改變投資格局。目前,大自然被視為並優先考慮為一種減碳及除毒的方式,也作為一種碳匯(Carbon sink)。
以投資角度而言,這意味著市場將更加重視可持續農業及科技,以改善土壤質素,並避免使用殺蟲劑及化肥。相關領域的公司雖然前景亮麗,但一直未受重視。致力於改善海洋健康(例如透過解決塑膠問題)的公司情況也一樣。
明智部署資本
日益可見的是,私營界別必須與政府共同努力,應對挑戰。作為投資者,我們相信這意味著我們必須確保投入可持續發展領域的資金,透過第一市場(新發行證券)及第二市場投資於積極解決廢物、污染、修復生態系統及能源轉型等問題的公司。我們認為這個過程可加快建立更可持續及更共融的世界。
投資方案的策略之一是把資本配置於任何規模的公司。我們想特別指出,初創企業的數目出現爆炸式增長,新公司不斷進入市場。作為投資者,我們認為應為這些年輕、創新、經常能引領潮流的公司提供資金。例如在能源轉型領域,我們是綠色氫能的早期投資者,相關領域於當時屬於高風險,但我們認為應協助這些企業加速增長。
由棕色投資轉向綠色投資
透過投資於年輕及前景亮麗的公司,我們相信我們正奉行座右銘:成為解決方案的一部份。大量資金將投資於安全和大規模的基建安裝等領域,但投資者需明白,實現《巴黎協定》目標所需的解決方案當中,有50%仍處於相當早期的階段,將需要大量資金支持,才能達致所需規模。
我們相信,我們不僅要投資於大型股,亦須投資於能夠發揮影響力的創新公司。從這些公司可見,可持續發展才是未來出路。我們樂見不少大型公司亦開始意識到這一點。舉例說,舊有的汽車製造商較難堅持繼續生產內燃引擎汽車。整個汽車業均出現這個現象。環保程度較低的行業日益面臨更大壓力,我們認為這是值得憧憬的跡象。
作為投資者,我們認為「正反兩面」均可提供投資機會:我們對領先的環保企業持長倉,預期它們假以時日將取得優秀表現;但我們亦可對不願或無法減少以至徹底放棄不可持續發展實務措施的企業持短倉。
我們相信此舉能有效增加這些公司的資本成本,並最終將資本由不可持續發展公司引導至可持續發展公司。
